融资贸易的风险与未来(中)

风暴之王 2017-11-07 22:50:44

来源:风暴之王


大宗商品的贸易流程中涵盖了价格涨跌、货款支付、税费凭证、货权转移、企业信贷、币种转换等多个环节,因而能在当前金融政策下将各项金融因素串联起来,实现形式多样的套利操作。但也正是如此,其间也蕴含大量的风险因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01 商业性风险


即一般意义上的贸易风险。最大的风险在于诈骗风险,如采购方携款逃跑或者提单、仓单造假,货物过户后货款收不到,银行存单或理财产品造假,纸质承兑汇票造假或司法纠纷等,前几年各种诈骗风险在贸易领域频频发生,最著名的就是青岛港融资铜事件,不少企业深受其害;


其次是价格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若不进行套期保值,经常会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


另外还有违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进出口政策风险等。


02 操作性风险


即一般公司内部运作过程中员工失误或风控制度缺失导致的各种风险损失。


03 合法性风险


此风险并非普通贸易环节中的司法纠纷风险,而是在融资贸易过程中可能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贸易等不合法形式的风险。


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套利操作中合同、货物、单证、发票都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总有一些人为了节约相应环节的成本、加快套利速度而铤而走险,采取伪造凭证、签订虚假合同、走款走票不走货等虚假贸易的方式,一旦被有关部门查实,会受到法律惩处!


另外,有些企业只在套利窗口打开时间歇性地进行融资性贸易,没有稳定的贸易流和购销渠道,或者虽然平时有稳定的贸易流,但套利窗口打开时贸易规模急剧放大数倍,都存在合法合规风险。


04 资产端风险


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套利性贸易操作中所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履约性风险,由于目前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是刚性兑付,或者有保本保息的“抽屉协议”,此部分风险尚属可控。


另一种是在融资性贸易操作中,从银行渠道获得的融资资金,如果拆借给关联企业使用,尤其是利润较高、还款有保证的集团内部房地产企业使用,风险一般不大;


而如果以民间借贷形式将资金拆借给非关联的企业,虽然收益十分高,且有房产、工厂土地或设备做抵押,但风险也极大。


几年来,看到不少民营老板或国有企业,本来想无风险地赚取银行利息与民间借贷利息的差价,结果借款方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资金链断裂,自己反倒被套牢其中,拿着一堆贬值的抵押品不知所措。


06 期限错配风险


期货投资上经常讲“盈亏同源”,意即盈利的来源也是亏损的原因,对于套利性贸易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1)在套汇操作中,除了利用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进行即时性的跨境结汇套利外,其余所有的套汇模式本质上都是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的,是存在风险敞口的。


如利用美元信用证去进口商品,清关销售后获得的资金是人民币形式,按说应该立即购汇或进行锁汇操作,以规避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动风险,但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只有不锁汇才能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因此,这样的期限错配操作,相当于赌人民币的升值。长期以来的人民币升值,使众多参与企业放松了神经,仿佛不锁汇、坐等人民币升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2015年8月,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以上,不少贸易企业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其后,2016年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2017年上半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汇率双向波动剧烈,相应的贸易商锁汇则成本较高,不锁汇就是在赌汇率涨跌,一旦汇率走势与预期相反,即面临较大损失。


(2)在境内银行产品套利操作中,按说理财产品与承兑汇票期限应该是一致的,如都是6个月或一年期的,不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


但为了提高盈利,亦有一些期限错配的新“发明”,结果在提高盈利水平的同时,也埋下了亏损的隐患。


如在2013年和2014年资金利率较高、市场出现“钱荒”时,不是购买一年期理财产品,而是购买3年期的理财产品,一方面期限的延长使得利息提高,3年期理财产品收益必然高于1年期理财产品;


另一方面,随着2015年、2016年的货币宽松、利率下降,市场出现了“资产荒”,导致贴现成本一度降低到2.9%甚至更低,使得与2013、2014年购买的理财产品利率差大幅增加,收益率提高了三四倍。


相反,如果在2016年的利率低点购买3年期理财,收益率约4%左右,而2017年中贴现利率一度到5%以上,负债成本超过了资产收益1%,相当于每次套利结果是亏损1%以上,这还不包括贸易环节的各项成本。


考虑到此类套利操作多是反复滚动、高杠杆性操作,相应贸易企业亏损也必然较严重。


在上述各项风险中,因各企业的股东背景、盈利模式、运营风格、风控水平的不同,各自风险防范的侧重点和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


对于现货贸易和期货套利为主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风险是商业性诈骗风险,因为其它风险可以通过建立企业风控制度、完善工作流程、降低盈利期望等措施加以防范,主要是对“内”的措施,而防范商业诈骗风险需要时刻关注你的贸易对手方,需要大量对“外”的措施,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而从近两年来的风险实践来看,期限错配风险造成的损失急剧上升。原因也简单,众多贸易企业习惯了人民币的长期升值,使得他们不认为有锁汇的必要;


而绝大多数贸易企业不具备对国内中长期利率走势的预测能力,他们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理财产品与承兑汇票期限错配会带来风险,结果在汇率和利率市场出现重大转势后猝不及防,亏损严重.


客观地讲,众多融资贸易企业出现此类风险也属必然。


因为融资贸易的技术含量较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水平,更多地靠股东及经营团队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与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场套利和跨品种套利等模式比,简直是一种“人傻钱多”的存在,其本身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都比较有限。


当他们经验之外的“黑天鹅”事件出现时,亏损也就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佛瑞亚对碳中和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自2017、2018年起,集团便已开始深入关注。佛瑞亚不仅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和路线图,还...
| 2024-11-08 10:42
在本届进博会上,渣打银行将带来一系列创新方案,旨在连接全球市场。这些方案包括为东盟、中东、非洲等关键贸易走廊量身定制的服...
| 2024-11-06 21:14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国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值此之际,我们...
| 2024-08-21 23:19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国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值此之际,我们...
| 2024-08-21 23:14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国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值此之际,我们...
| 2024-08-21 23:11
2023年CFO卓越榜单评选即将启动!这是一个寻找财会届的领军者、表彰优秀CFO的重要平台。CFO(Chief Fina...
| 2023-05-11 17:49
本刊记者/张铭研宁波银行成为城商行标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栉风沐雨二十六载。回顾1997年成立之初,宁波银行与当时全国...
| 2023-04-28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