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所谓“共享”是创造方便还是制造麻烦?

2017-08-23 11:49:00

继共享单车之后,一波又一波的共享消费模式不断涌现,雨伞、充电宝、汽车、厨房、太空舱、健身房、宿舍、溜娃小车、空调,等等,都搭上了共享经济的风口。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打着“共享”的旗号、声称要给老百姓的生活创造方便,有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某些产品,真的存在共享的价值吗?

\

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今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发生了多起融资。有投资机构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耗电速度越来越快,随时随地充电已经成了用户的刚性需求,而且智能手机使用人群基数较大,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认为共享充电宝未来有很大的市场。

然而,共享充电宝实际的使用是怎么样的呢?有用户曾做了形象的描述:

1. 打开手机定位查看最近的共享充电宝机器。(Warning:电量仅剩10%)

2. 准确根据路线找到共享充电宝。(Warning:电量仅剩7%)

3. 扫码。(Warning:电量仅剩5%)

4. 支付押金。(啊麻烦)(Warning:电量仅剩3%)

5. 充电线不匹配(啊麻烦)(Warning:电量仅剩1%)

6. 换充电宝,充电。

实际上,你走的路、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完全要比出门带一个充电宝更让人精疲力尽。而且如今,花费不到100元就能买到一个质量不错的充电宝,为什么要冒着暴露个人隐私(部分充电宝可能携带他人留下的病毒或被不法分子装入特殊装置)的风险,去费力使用共享充电宝呢?

再举个例子,最近新兴起的共享空调,采用“押金+按时收费”的模式,每台空调押金3000元,按照每小时1元价格收费。用户需要下载app,注册下单,商家上门安装,开机时候需要扫空调二维码进行充值。听起来很方便,但家电本身属于私有化性质比较强的产品,多次拆掉再安装一方面容易造成质量受损,另一方面可能也不太卫生,网友普遍吐槽:“押金3000,为什么不自己买一台呢?”

是的,共享概念在最初推出来,大家觉得新鲜,可能会去尝试,但很多时候,有些产品创造的方便远不能掩盖其制造的麻烦。而且市面上共享的很多产品本身并不贵,大家有使用需求的话,倒真不如自己赚钱买了。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产品,投资一个理财平台便可轻松买到。以投资三益宝为例,该平台年化收益在13.5%左右,投入本金1万元,正常情况下一年到期可获得1350元的利息,可轻松覆盖个人购买雨伞、充电宝的费用,甚至可用于支付正常健身房的年费。所以,享受新概念带来的便利可以,但大家千万不要被概念忽悠,认真分析怎么做是最合适的才最理智。


分享到:

相关推荐

3月21日,2025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标杆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
| 2025-03-26 09:46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在促进产业链协同、优化资金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走单走票不走货&rd...
| 2025-03-10 17:49
亟需重建供应链金融秩序。...
| 2025-03-10 17:48
2025年1月14日,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经贸企业最具信赖的金融服务商评选“金贸奖&rdqu...
| 2025-01-20 09:27
2025年1月1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第九次成员内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内部会议聚焦行业前沿,共谋...
| 2025-01-15 10:54
本次大会线下14位重磅嘉宾进行交流和分享、深度解析行业,与近200位线下参会嘉宾、线上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将近20000人共...
| 2025-01-15 09:36
该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旨在表彰在国内外流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机构,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贸易金融行业的国际...
| 2025-01-14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