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超级投脑”互联网大数据投行
人工智能火了,而且是大火。
从举世瞩目的阿法狗打败柯洁。
到京东的无人车运送快递。
乃至微软的小冰机器人。
一个个高新概念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仿佛一下子有了进入21世纪的实感。在这股潮流下,不计其数的企业都投身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的行业。
但真正用人工智能赚到钱的有多少?
不是内嵌人工智能,而是完全凭借人工智能的技术独立赚钱。
非常少。
社会上甚至还召开了不少论坛大会,专门探讨纯人工智能的赚钱模式。看得出来,为人工智能和赚钱牵线费尽了心思,只可惜收效甚微。
人工智能带领我们向上攀登的道路究竟在哪儿?
人工智能会是未来的社会趋势,但截止目前,真正成功用人工智能赚了大钱的,可查的范围内,只有寥寥数个。
早在2014年,美国曾经破获了一起俄国集团主导的大规模高科技国际作弊案件,而案发地点,在赌场。
有数个赌场发现老虎机的收支不正常,进而观察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有那么几人在玩老虎机前会将手机放在身前,玩的时候持续很久不按键,又会突然开始疯狂按键,还会不时离开一阵子——其手法便是通过手机进行云计算,通过后台高频交易给前台指令,破解该台老虎机的算法,从而获得大量收益,据悉,该集团通过全世界流窜作案攫取了上亿美元。
此后无独有偶,2015年中国股灾时,举国瞩目的伊世顿事件又是出自俄罗斯人的手笔。
两名俄罗斯人凭借自行研发的高频交易智能程序,批量下单,以680万本金在中国A股狂赚20亿,证明了在股市中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和实力。
可惜,这些手段并不合法。
甚至在伊世顿事件后,证监会因此将做空的排查目标锁定在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沪深交易所也修订了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卖出+还券的时间由T+0改为T+1交易,锁死了二级市场中高频交易赖以立足的根基。
虽然高频交易这扇大门关上了,上帝还是给人工智能留下了一个小窗。
这扇窗就是证券顾问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金融市场留给人工智能最后的一条合法赚钱的途径,它与高频交易原理相同,只是舍去了交易这一环后,留下的人工智能的另一核心功能。
面对大门关闭,有人茫然不知所措,有人企图在门旁凿壁做个偏门,更有人想打造一把能开门的钥匙……只有以真正的人工智能为目标的人,选择抬起头,看向了高高的天窗。
盯着窗的人不少,可想攀上去谈何容易!
这意味着不仅核心技术开发要成熟,还需要用时间完善机器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打造一款真正只用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并获得用户认同的产品。
2015年开始,不少公司先后开发证券咨询类人工智能,直至今日,哀鸿遍野,只有一家公司跳上了窗,并穿了过去。
那家公司,叫聪头。
聪头所做的事,用一句话解释,就是教你炒股的机器人专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股市,只有两类人群是赚钱的。
一类是证券公司与炒股软件。
证券公司主打客户经理模式,筛选出优质客户再进行定向服务。中国有超过1.2亿的规模庞大的股民,而因为国人资产配置结构,使得90%的股民都是配资20万以内的散户。这些散户投资能力有限,很少得到客户经理的关注。
他们被交给了炒股软件。
当下主流的炒股策略软件如大智慧、同花顺、指南针等,用户量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然而一年一至两万的收费门槛使得只有配资在50万以上的人群才会愿意使用,剩余的绝大部分股民依然无法得到周祥的指点。不仅如此,软件提供的投资策略太过专业,很多指令都需要用户再做功课消化,这便又产生了另一道门槛。
于是,散户们只好把视线转向另一类人群来寻求满足。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A股市场上众多散户长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诉求,就是找到一个所谓的炒股大师,或一个靠谱的牛人指点迷津,给自己一组股票代码,买入后就坐等涨停。
这种投机心态着实催生了一个职业。事实上,从股民这里赚走最多钱的,不是客户经理,也不是炒股软件,而是那些炒股“大神”和股评老师。开班讲课,QQ群微信群指导,在线视频……手法灵活,门槛极低,许多无力使用人工投顾服务又渴望走捷径赚钱的散户,纷纷将希望寄托在了“大牛”身上。
“大牛”中可能确实不乏对股票有独到眼光的人,但他们的判断也出于主观认知,且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盖所有股票。更别说实际上大部分所谓“老师”其实并没有什么过人的鉴股能力,只擅长嘴上忽悠而已。
那么,这时有一个集有专家的分析能力与网上大数据于一体,及时且随时提供资讯和策略的机器人助理出现在你面前,你还会选择依赖个别老师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会选择人工智能机器人。
不如说,只有人工智能才会是炒股策略的未来。
接下去,我们就以聪头为例,来说说人工智能致胜的必然性:
1)人工智能比人更理性
机器与人最大的不同,是人都有情绪这一人性的弱点,尤其是在股市上,过多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不安成为了许多散户焦灼的根源。
而投资通常是反人性的。
这意味着,很多时候,人工智能的判断会更为准确,还伴随着高频处理这一科技金融的巨大优势,令人工智能在投资的判断上有了难以逾越的优势。
凭借这一点,聪头从2016年10月开始运行的选股策略最高年化能够高达918.72%。
2)人工智能比人更高效
人工智能可以对大数据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处理、分析,这是人工所无法做到的。
此外,基于同样的计算方式,人工智能较人工不仅准确率高,速度快,范围也更广。
人工智能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建模分析,对投资趋势、方向有一个预判,比如聪头是基于场内行情数据、用户情绪数据以及场外数据等多个维度,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建模以及分析的,不仅能保证对大盘动向的掌握,也能紧跟时事热点,甚至还有针对市场的情绪指数。
你如果找客户经理或大牛询问一支股票,TA可能需要过一阵子回答你对这支股票的预估,如果你用聪头的智能鉴股,逾3300支A股都能即时查出囊括短线与长线的详细分析,使用时能很直观地体验到人与人工智能的差距。
3)人工智能比人的服务更优质
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局限,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客户经理、不同的专家、不同的老师,所能提供的服务和工作效率是因人而异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力有限,无法同时覆盖许多人的需求。
机器人就不同。不设人数上限,能够同时提供相同标准的持续性服务,更能根据每个用户的投资习惯、关注焦点等形成专有的产品。
此外,在体验聪头的产品时,用户可以自主式地完成使用、购买以及投资的全流程,无需过多的客服介入,这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投资者的误导,更创下了几年来0投诉的傲人口碑。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在服务价格上较人工有天然的优势。
举个例子,同样的炒股策略服务,主流炒股软件的价格区间在一万五至二万,而聪头智慧选股只需要688元。无论是从获客成本,还是转化率,都遥遥领先。
以上三点令人工智能在炒股这一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并拥有良好的商业模式。
可以说,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的第一步,就在于炒股。
在人工智能普遍需要通过与其他产品相结合的当下,能独立与C端对接并获得用户欢迎的渠道难能可贵。
最近股市不断回暖,是时候关注炒股机器人的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