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上海银行开立中国首单区块链信用证

2018-05-23 14:45:20

5月22日,上海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了区块链合作协议,并开立中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


不但如此,就在当天,上海银行还与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区块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打造的上银润和“区块链平台”正式揭幕。


据悉,不同于传统信用证开立的方式,区块链信用证基于区块链密码学及共识机制,将代开信用证中涉及的各种纸质凭证、合同、发票、报关单等信息影像上链,使得这些信息不可篡改。


上海银行今年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发展重点之一,立足搭建线上化平台,结合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运用,打造“合作、开放、共赢”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润和软件作为中国金融行业软件服务上市企业,在区块链领域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和产品体系,此次上海银行与润和软件共建“区块链平台”,将发挥双方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步伐。后续,双方将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包括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应付账款拆分、保兑仓、福费廷等业务的持续推进。


延展阅读1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曹广智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区块链的技术还没有成熟,标准尚未形成,供应商也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区块链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但是需要探索。上海银行也将不断和优秀的业界同仁一起,共同探索区块链,共同研究新技术,跟踪并研究金融科技,探索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原本孤立在“不同组织、不同机构”之间计算资源的互联互通,加速了各类信息的跨地域传递速度;使得计算资源在各行各业得到充分应用,加快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新兴技术变革。近年来,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另一门新兴技术也在蓬勃发展,这就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的变革是否会像计算机网络一样,引领未来呢?全球的目光都在关注,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一、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区块链所蕴含的分布式架构思想及社会学意义,对金融领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区块链对业务架构、IT架构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1.区块链建立开放环境下可信系统


区块链实现“在一个不可信的开放体系里,通过技术机制实现共识和互信”,从而建立起大家都认可的可信体系;有了这种可信体系的保障,可以省略金融环节中许多复杂的人工核查、人工核对的步骤,最终为金融自动化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2.区块链实现金融价值传递


区块链实现全网一本账的模式,区块链账本一经建立,任何人不能篡改、不能删除,为会计记账的事中审核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改变了传统复式记账法的“账本不透明、不能事中防范造假”的天然弊端。


3.区块链的金融应用热点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逐步走进政府、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视野。金融领域的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供应链融资、金融交易、资产托管等业务,逐步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应用。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2016年,各项新技术、新业务蓬勃发展,尤其是代表新技术方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全社会特别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对区块链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尝试,各地纷纷推出区块链技术白皮书就是很好的佐证。


“疯狂时保持冷静”是面对新事物时的必要态度,全社会对区块链的热情正处在一个非常的高潮点,金融机构更要审慎分析、慎重对待;区块链技术目前还未完全成熟,还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和不足,需进行深入研究和适应性改造;需要充分结合“金融生态、客户行为、监管要求”;假以时日,区块链方能在金融行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区块链交易性能问题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网络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约169亿笔;2016年某网络支付公司的实时业务峰值更是达到12万笔/秒。已经运行了多年的区块链案例“比特币”网络的处理能力理论上却只能达到7笔/秒(据报道已有优化的区块链处理速度达到万笔/秒,但是未经过实际运行检验)。面对中国金融体系如此高并发性的处理要求,传统集中式部署必然难以应对,而诞生不久的区块链技术,由于其设计思想是基于分布式模式,也许能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目前阶段,区块链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中,暂时还无法满足如此超高的并发要求。


2.区块链数据集中存储问题


当前区块链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参与链的各节点均需获得全部参与方的交易数据,这样的架构设计必然会使得区块链上的全体数据高度集中化,比特币的总数据量目前已经突破112G(截至2017年6月9日blockmeta.com的数据)。由此产生的问题:如何确保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参与方只能查询属于自己的私有数据,必须要避免个人信息以及参与方信息的泄露,避免不同的参与方之间互相争夺客户资源,同时又能确保各级监管机构能够根据需要获取相应的数据。


此外,由于区块链技术要永久保存加入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分布式节点上累积的越来越多的数据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参与机构是否需要备份清理?参与机构的存储空间无限制地增长带来的系统维护问题如何解决?首次加入节点的参与方,第一次同步数据需要消耗越来越多时间的问题如何解决?


3.区块链版本管理及运营问题


对于开放链、联盟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节点的参与方数量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程序代码也会越来越复杂;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新版本开发、部署如何确保一致性、兼容性?金融机构传统的互联互通是采用权威机构统一制定标准接口的方式解决该问题;而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金融+行业”联盟链,也会涉及“技术接口规范化、数据字典一致性、安全算法标准化、程序代码兼容性”等诸多问题。


区块链基础平台目前阶段都是基于不同的开源组织进行维护管理,国内“自主”区块链基础平台大多综合了不同区块链开源平台技术,这些平台之间目前还不能互联互通,而且各个平台研发团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目前金融机构连续不间断的IT服务要求;如果金融机构自行研发区块链的基础平台,必定会增加研发成本。


三、上海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范一飞副行长提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央行决策平台,以分布式系统为核心的央行服务平台,以数字货币探索为龙头的央行创新平台”。未来几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实现从传统集中式架构转向多节点并行运行、数据分布式存储、动态负载的分布式架构,保障金融基础设施的异构多活和高可用性;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互联网海量服务的高并发压力,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技术架构以期提高并发吞吐能力。


1.积极践行区块链“分布式”思想


上海银行正在大胆试点“Docker、微服务、分布式”新技术以及基于传统数据库架构的分库、分表技术,区块链所体现的分布式架构思想,对金融行业架构转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银行不断进行区块链架构和传统架构的对比研究,以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架构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比特币,虽然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但它毕竟是全球首个“完全无中心的分布式”体系架构,比特币运营中各种弊端、优点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虽然区块链暂时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推广,也不适合应用于对交易一致性要求较高、并发性较大的业务场景,但是作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分布式应用,比特币在风风雨雨中运行了多年,它所走过的弯路和它所取得的宝贵经验,都有参考价值。


2.成立技术小组,研究开源区块链技术


上海银行通过“兴趣小组、数字化创新团队”的工作方式,不断跟进和研究区块链技术,进行区块链探索性尝试,比如:开源区块链软件的部署研究、数字货币的原型分析研究等。区块链的潜力无限,有待各级金融机构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新技术距离在金融行业的真正落地并生根发芽还有很长的路,金融机构不能简单照搬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寻找到适合金融领域的最佳结合点。


目前区块链还没有成熟的底层技术平台,正如上文提到的“区块链版本”问题。金融行业历来对技术平台的稳定性、连续性要求极高,如何分析并对比时下众多开源区块链基础平台的特性,也是未来金融机构正确选择和应用区块链的前提之一。上海银行鼓励技术人员从开源社区下载目前主流的区块链平台,并充分利用行内私有云以及申请公有云的计算资源,自行部署运行这些开源平台,包括比特币、以太坊、Linux基金会的HyperledgerFabric以及R3的Corda。通过部署和运行这些开源平台,掌握区块链开源平台的第一手资料。


3.组建数字货币小组,探索法定数字货币


目前人民银行已经明确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方向,即:由人民银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试点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上海银行也在积极跟进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发行战略,思考如何遵照数字货币规范进行数字货币发行,实现通过“安全字符串”方式表达的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在某些特定的可控商业环境中,实现数字货币支付、“点对点”数字货币交易;探索如何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货币全生命周期的可监控和可追溯。


该小组将遵照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理念和思路,探索“央行、商业银行、试点商业场景”的体系架构,上海银行后台系统遵照央行规范进行数字货币发行操作,实现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寻求在试点可控的商业环境中,实现数字货币支付、“点对点”数字货币交易,并提供数字货币全生命周期的可监控和可追溯:


(1)探索实体账户与数字货币之间双向的安全转换;


(2)探索指定数字货币的智能合约场景,实现数字货币的指定使用场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可跟踪、可追溯;


(3)在试点的商圈或实验室环境,部署数字货币收银终端,受理数字货币支付;


(4)实现个人用户之间的点对点的数字货币支付。


通过数字货币的应用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更好地寻求其他的金融应用场景,同时积累实践经验;探索区块链在金融IT架构和业务流程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哪方面的准备,包括内部文化理念的改变以及市场和客户区块链应用的接受程度。


4.践行数字化创新,培育区块链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真正懂得区块链的技术人才非常匮乏,而且多数已被互联网公司或一些创业企业所网罗,金融机构要想实践区块链,必须迈过人才这一关。上海银行通过启动数字化创新、课题研究等机制,发动科技人才主动进行创新研究,其中就包括“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场景”研究课题;通过不定期组织技术骨干进行内部头脑风暴、走出去交流等形式,逐步强化骨干科技人员对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理解深度,以加快区块链技术和金融场景结合的探索步伐;加快进行“区块链技术+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伴随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一定有更多的金融场景落地区块链应用,以发挥区块链技术独特的社会价值。


区块链的技术还没有成熟,标准尚未形成,供应商也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区块链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但是需要探索。上海银行也将不断和优秀的业界同仁一起,共同探索区块链,共同研究新技术,跟踪并研究金融科技,探索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


延展阅读2

上海银行欲发展“智慧金融” 区块链技术研究是关键之一

来源:大风号


事实上,上海银行早已开始布局区块链领域。2018年2月1日,上海银行举行首场智慧金融暨手机银行5.0产品发布会。发布会上,上海银行金煜董事长表示将研究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智慧金融、专业服务”的蓝图和实践。


据悉,该行公布“智慧金融”发展蓝图按两条路径推进:


一是银行数字化,即银行自身的数字化改造。主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致力于效率提升、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及决策支撑,重构全面的风险区分与定价体系。


二是数字化银行,即银行服务的数字化重塑。主要依托数据洞察、机器学习、区块链、生物技术等方面,追求场景化的智慧产品、生态化的智慧渠道、个性化的智慧服务及超预期的智慧体验。


智从何来?


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介绍,对于金融和新技术的融合,该行主要选择五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一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客户画像与行为分析、大数据运维、商业智能以及精细化管理领域;


二是机器学习技术,使用于客户服务生态旅程、反欺诈、信用风险管理、在线投资顾问领域;


三是研究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供应链金融管理、数字票据、跨境支付清算领域;


四是应用云计算技术,服务于服务性能提升、微服务架构建设、超级计算能力领域;


五是落地生物技术,应用于客户识别、便捷体验、安全及跨渠道协同领域。


相关推荐

文 | 记者 穆易来源 |《贸易金融》杂志2022年4月刊—访腾讯金融云副总经理 谢任东腾讯金融云基于对产业...
| 2022-05-12 11:17
C9囊括了恒生电子多年来在产业金融业务领域的沉淀,依托交易银行服务体系为银行客户和产业客户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 2021-06-22 10:00
1月23日-24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主论坛聚焦全球互联网空间发展新热点和新趋势,围绕“数字...
| 2020-11-25 13:41
来源:消费金融继前台、后台之后,“中台”在互联网圈内兴起,打造中台能力已经在中国金融业达成共识。...
| 2020-09-16 16:51
企业预警通APP中的诚信大数据基本覆盖了不同业务场景对企业失信、处罚信息的查询需要,可以快速提升工作效率。...
| 2020-09-04 14:10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作者:徐紫薇说明:本文节选自国泰君安正式研究报告《见微知著,博采众长-金融科技全球领先企业研究》...
| 2020-08-28 16:10
来源:行业研究报告作者丨 中金公司由中国投行俱乐部综合整理截至2020年6月11日,我国A股的信息产业总市值占 比 16...
| 2020-07-22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