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应收款”原来就是个大坑!你还敢这样做?!

重庆国税 2018-09-03 17:21:14

部分财务人员将各类说不清道不明的业务都汇聚在“其他应收款”中,导致这个科目出现了大量资金往来和居高不下的挂账金额,甚至有“其他应收款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说法。在此小编提示大家,乱装“其他应收款”有风险,赶紧对照以下四种情形看看您的“其他应收款”吧!


情形一:个人借款挂账。部分企业无偿为股东等个人提供借款,并通过“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借款给股东等个人并于当年会计年度终了不归还的,应当根据上述政策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另全面营改增后,借款属于 “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服务,因此企业无偿为个人提供借款还应当视同销售服务,应当缴纳增值税。


情形二:隐藏不合理交易。某些股东利用“其他应收款”隐藏不合理的交易、占用企业资金。

往来账户和关联交易都是税务稽查的重点,企业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处,不仅要补缴税款,还将面临滞纳金和罚款的损失。


情形三:隐匿收入。 “其他应收款”是资产类科目,正常情况下余额应该在借方。部分企业将收入先挂入该科目的贷方,再从借方冲销,达到隐匿收入、逃避税收的目的。

企业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隐匿收入,属于通过少列收入的手段达到少缴应纳税款的目的,这种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情形四:隐藏短期投资。有的企业在资金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会利用多余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部分企业利用各种借款将短期投资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随后逐一收回冲销,而获取的投资收益则被企业截留。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手段的加强,企业报送给税务部门的数据将会与社保、工商、银行、公安、社保中心等部门的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在多方位的监管下,企业利用往来账户弄虚作假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来源:重庆国税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马上消费的目标是让数字化服务不仅高效、安全,而且能够感知和回应人类的情感,这是我们迈向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数字金融时代的关...
| 2024-12-02 13:55
11月28日上午,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重庆...
| 2024-11-28 23:15
11月28日上午,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重庆...
| 2024-11-28 23:13
11月28日上午,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重庆...
| 2024-11-28 23:12
9月12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活动首日,京东金融召开体验升级沟通会。除产品发布外,京东金融还...
| 2024-09-12 14:55
该报告凝聚了行业内外多方智慧与力量,解构当前司库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为推动我国司库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
| 2024-09-09 17:02
加快央国企司库体系建设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资金管理精益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抗风险能...
| 2024-08-30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