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科技产品?央行等确定认证规则,遭投诉后将增加审查频次

2019-10-29 17:38:16

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出炉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下称《目录》),并制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下称《认证规则》)。同时,为更好满足金融行业发展与监管需要,市场监管总局与央行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扩展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


《目录》显示,第一批认证的金融科技产品产品种类共计11类,具体包括客户端软件、安全芯片、安全载体、嵌入式应用软件、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支付销售点(POS)终端、移动终端可信执行环境(TEE)、可信应用程序(TA)、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含显码设备、扫码设备)、声纹识别系统和云计算平台。


根据《认证规则》,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的基本认证模式为型式试验+获证后监督。其中,获证后监督是指获证后的跟踪检查、生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市场抽样检测三种方式之一或组合同时,认证机构对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型式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作出认证决定,对符合认证要求的,颁发认证证书。

 
从具体流程上来看,认证委托方向认证机构提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委托,认证机构对认证委托进行处理,并按照认证细则中的时限要求反馈受理或不予受理的信息。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时,认证机构不得受理相关认证委托。
 
认证机构对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型式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作出认证决定,对符合认证要求的,颁发认证证书。认证决定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认证要求项,允许认证委托方限期整改,如期完成整改后,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对符合认证要求的,颁发认证证书;对仍然不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不予批准认证委托,认证终止。

而对于认证通过的金融科技产品,将实行统一的认证标志管理,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在有效期内,通过认证机构的获证后监督确保认证证书的有效性。期满后进行监督审查,合格即可续期。
 
值得注意的是,《认证规则》显示,认证后的金融科技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获证方责任等情况,认证机构可视情况增加获证后监督审查的频次。对于获证后监督审查不合格的获证方,允许其限期(通常情况下不超过3个月)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如逾期仍未纠正,应撤销其认证资格。
 
《认证规则》指出,认证证书可以展示在文件、网站、通过认证的工作场所、销售场所、广告和宣传资料或广告宣传等商业活动中,但不得利用认证证书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认证证书覆盖范围外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获得认证,宣传认证结果时不应损害认证机构的声誉。


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柒闻网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汇聚近万名来自各领域的生态伙伴、先锋企业、商界精英、专家学者等一道感受AI应用普及下的企业服务生态新航向、新路径和领先实...
| 2024-08-15 10:12
此次沙龙活动,从宏观经济、政策面、市场环境等多维度,对当前证券市场进行了全面画像解析,为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提供了专业参考...
| 2024-02-29 17:57
此次沙龙活动,从宏观经济、政策面、市场环境等多维度,对当前证券市场进行了全面画像解析,为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提供了专业参考...
| 2024-02-29 17:52
在2023年上半年,机构整体财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 2023-08-25 10:52
7月13日,京东科技联合行业头部金融机构发起金融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启动仪式,携手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北...
| 2023-07-19 10:01
金融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 2023-06-19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