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绿色票据 努力服务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4-29 15:20:43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金睿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1、绿色金融及其发展情况


2016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定义并初步构建了绿色金融体系,指出了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不同,绿色金融体系的打造既要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让PE、VC参与解决权益资本金的获得问题,又要同时打通股票市场解决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还要积极鼓励绿色债券的发行、绿色信贷的投放和绿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为绿色经济提供一定的财务杠杆以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速度。最后,还要发展绿色保险、完善诸如“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类权益交易市场、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绿色金融的定义及特点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项目对于环境的正外部性难以内生化。比如节能环保项目的投产通常可以改善空气、土壤质量和水质,但是周边受益的人口并没有因为环境变好而付费,因此私营部门不太愿意参与这种偏向公益化的绿色项目。二是信息不对称,绿色数据很难被采集利用,有些投资者想找到有明显环境效益的绿色企业进行投资,但问题在于缺少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绿色程度的判断依据,因为大多数企业往往不披露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等排放和能耗信息。只有企业披露了这些数据,资本市场才能用各种方法对这些企业的环境效益或绿色表现进行评估、排序;还有一类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是投资者不完全掌握绿色科技是否在商业上可行的信息。三是期限错配。绿色产业很多是中长期项目,但我国银行系统平均负债期限只有六个月,所以其能够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能力非常有限,这就制约了中长期绿色项目的融资能力。四是金融机构缺乏对环境风险和机遇的分析评估能力。一些金融机构过低地估计对污染性行业的投资给自身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为污染行业过度地提供贷款;而另一些金融机构则没有充分预测到投资绿色产业可能带来的长远好处,反而高估了这些绿色项目面临的风险,因此对绿色项目有过度的风险厌恶,不愿意投资。五是绿色金融自身的一些问题,绿色金融的概念还没有被大多数金融机构真正了解和认可,绿色金融产品还处在不断开发与完善的过程中,现阶段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的金融支持还比较有限。(马骏,2018)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绿色信贷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绿色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21家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9万亿元,预计2018年末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会超过9万亿元,其比重和增长速度正快速提高,目前占全部信贷比重约为7%。主要国有银行都逐步建立了参考绿色信贷理念的信贷业务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突出“绿色优先、一票否决”。同时制定了绿色信贷风险评估口径,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相关结果作为其评级、信贷准入、贷款定价的重要依据。


绿色债券


中央国债结算公司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报告(2017)》显示,中国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共发行绿色债券118只,其中在岸发行113只共计2045亿元,离岸发行5只共计441亿元,合计2486亿元(371亿美元),符合国际绿色定义的债券发行量达1543亿元(229亿美元),占全球发行量的15%。


绿色基金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共265只。其中59只由地方政府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发起设立,占比达到22%;成立于2012年及以前的共21只;2013年共成立22只;2014年共成立21只;2015年共成立80只;2016年共成立121只,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股权投资基金159只,占比达到60%;创业投资基金33只;证券投资基金28只;其他类型基金45只。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至少有50个地方政府支持的绿色基金。还有很多民间资本、国际组织等也纷纷参与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安国俊、王文,2018-《绿色金融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绿色统计监管


目前银保监会已建立定期普查绿色信贷的统计机制,正在逐步探索绿色信贷报告制度及考核和问责机制,未来不排除会把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相关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完善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探索通过再贷款和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建立以绿色信贷理念为主导的信贷业务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


2、绿色票据概念及特点、作用


绿色票据概念


绿色票据是指为气候、环保、资源优化配置等绿色项目开发、绿色企业项目发展、绿色项目产品创新、营运及风险管理提供的各类票据业务产品与服务的总称。绿色票据是由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企业签发或者申请贴现的票据,包括绿色银行承兑汇票和绿色商业承兑汇票。


绿色票据特点


绿色票据具有普通票据的所有特点:一是支付作用,在绿色企业跟上下游贸易往来中,绿色票据跟现金一样可以用来付款;二是结算作用,绿色企业跟上下游之间的债权债务,可以通过票据背书转让来结算;三是信用功能,绿色票据的开立和实际兑付之间有时间差,扩张了绿色企业的信用;四是融资作用,持有绿色票据的企业可以找银行贴现快速回笼资金,持有绿色票据的银行也可以通过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融入资金;五是交易功能,绿色票据作为一种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可以随时在票据市场交易变为现金;六是投资功能,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者可以向企业、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买入绿色票据或票据衍生品作为短期投资品;七是调控功能,绿色票据是商业银行调节绿色信贷规模和资金最灵活、最有力的工具。


同时绿色票据区别于普通票据在于其绿色属性,绿色票据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绿色项目,属于绿色金融的一部分,其依据央行、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办理,接受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服务的各项监管要求。另外绿色票据具有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在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中,票据只有服务于绿色项目时,方可依照绿色票据业务政策办理,票据未服务于绿色项目时,仍按普通票据业务政策办理。例如,票据在承兑阶段用于绿色项目,其承兑业务按绿色票据政策办理,如其在贴现阶段仍用于绿色项目,仍按绿色票据政策办理,并办理再贴现;但如其在贴现阶段未用于绿色项目,则视同一般票据贴现业务办理。


绿色票据作用


一是可以积极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今、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新区”建设、“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绿色票据、推动金融机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资金支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战略方针。


二是推动绿色经济、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及项目一般具有前期投入大、技术相对不成熟、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高等特点。当前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主要融资产品为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产品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融资体系。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偏向于解决绿色产业长期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绿色票据可以较好地满足绿色企业的资金支付与短期融资需求,降低绿色企业的短期融资成本,有助于完善绿色产业领域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发展绿色票据还可以推动绿色再贴现业务发展,再贴现业务可以有效传导央行货币及信贷政策,提高商业银行办理绿色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从传统的高耗能行业转而支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调节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资产结构,加强银行信贷资金对绿色经济的支持。


三是推动企业信用发展,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票据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在构建商业信用体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既是企业的结算及融资的工具,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调节的主要手段。绿色票据,尤其是绿色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扩大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主体,丰富商业承兑汇票应用场景,推动商业汇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为进一步优化国内的商业信用环境创造条件。


四是推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提高。绿色票据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提供贸易结算、投融资功能,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再贴现总量、价格、行业、种类以及对象等要素定向、定量投放货币、引导市场预期,大大提升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发展绿色票据面临的问题


1、绿色票据缺乏系统研究和设计

绿色票据目前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业界还没有形成绿色票据的制度框架,监管部门也没有制定有关绿色票据的统计制度和对商业银行绿色票据业务的考核评价。票据作为连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有力工具,有必要加大对绿色票据的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早日出台相关制度、完善数据统计和监管考核办法,引导绿色票据市场发展,助力经济可高质量发展。

2、缺乏产品推出

目前行业内还没有专门针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环保领域的票据产品,如何区分绿色票据和普通非绿色票据的标准也很模糊,亟需开发监管、商业银行、企业三方都认可的绿色票据品种,使得绿色票据的签发、流通和融资都比普通非绿色票据有优势,这样才能以绿色票据产品作为切入点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3、绿色票据标准

企业愿意签发绿色票据的前提之一是贴上绿色标签的票据可以享受政策优惠或扶持,绿色认证是绿色票据签发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所以对于绿色票据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缺少权威绿色认证机构,独立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的准入、评判参考依据、认证标准都没有统一规范,因此很难客观的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是绿色项目,项目过程中签发的票据是否是绿色票据。没有值得信任的评判标准、没有客观公证的绿色评估机构也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平交易的发生,政府支持环保的某些政策优惠也在不透明的环境中没有发挥支持绿色经济的最大效用。4,缺少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统计基础。现在自有21家银行绿色信贷统计,需要对其他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基础统计。为绿色票据统计奠定基础。


3、发展绿色票据,服务绿色经济高质量的探讨


1、全行业要加强对绿色票据的认识、宣传、研究和实践推动

绿色票据可以连接货币市场和绿色实体经济,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付便利和低成本融资,是绿色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行业要加强对绿色票据的认识、宣传、研究和实践,监管部门要及时制定细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引导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绿色票据的签发和贴现环节给予绿色企业相关优惠。金融机构应该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物理网点等渠道加大对绿色票据的宣传力度,做好对公司条线客户经理的培训。企业应掌握各金融机构在绿色票据方面的优惠措施,充分利用好政府对于绿色产业的扶持政策,积极为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2、架构绿色票据的顶层设计

建议票据业务主管部门及业务监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参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制度文件,制定针对绿色票据的相关创新发展规划,建立针对绿色票据的绿色项目、产业的准入要求及相关评估、审核机制,明确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引导票据市场向绿色经济领域倾斜,确保绿色票据真正服务于绿色经济。绿色票据应该以绿色信贷为基础,以绿色债券为参考,开发针对绿色票据的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从绿色票据全生命周期出发,从签发承兑开始进行跟踪,再由商业银行进行直贴,只有把牢签发承兑环节和直贴环节的绿色企业质量,人民银行才能在再贴现额度方面、利率方面给予优惠,进而支持绿色票据和绿色企业的发展。


3、建设绿色票据标准和绿色经济标准

绿色票据标准的制定离不开对绿色经济标准的制定。绿色经济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必须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制定投融资风险考核机制,引进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建立健全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综合监管,实现宏观审慎评估和微观运营监管的协调,统一和完善有关监管规则与标准,特别是形成监管层和金融机构关于“绿色”定义共识,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打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绿色投融资瓶颈,有效防范“洗绿”和“漂绿”的行为。


构建专门的绿色融资审查体系,从绿色项目的备案到绿色投融资资金的使用都要建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影响结果,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确保绿色融资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项目。将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成效、环境风险管理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资风险补偿制度,通过担保和保险体系分散金融风险。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交易平台,解决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强绿色金融体系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加快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


4、建设绿色票据信息平台

建设绿色票据信息平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可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建立绿色项目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目前绿色金融普遍存在诸如环境数据不统一、难以共享、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于企业或项目的环境评估、贷后环境风险跟踪的准确性与时效性,绿色票据信息平台需依据监管部门要求对接权威绿色项目基础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并分享相关数据,以便金融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及时了解项目基本信息及进展情况,并做出准确判断;二是建立绿色票据管理平台,对接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系统(或票据融资系统),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内部评级系统,及时更新绿色项目评级及绿色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办理数据,以便绿色票据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全面掌握业务开展、项目评级情况,为绿色金融决策及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建立绿色票据交易平台,金融机构可将已贴现的绿色票据在此平台转让流通,央行可通过此平台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通过绿色票据交易平台可进一步提升绿色票据流动性,更好服务绿色经济。


5、研究开发绿色票据科技系统

可由上海票据交易所牵头,各大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配合开发绿色票据科技系统。从业务角度分为事前判断、事中审核和事后分析系统;从应用管理方角度分为票交所系统、各商业银行系统、企业系统、ECDS系统;从技术架构角度分为桌面系统、Web系统、移动终端系统等;从系统功能角度分为信息类系统、业务类系统、管理类系统等。绿色票据科技系统的开发始终要把票据是否在为绿色经济服务作为标尺,严格落实对绿色票据全周期监控,确保绿色票据科技系统业务品种齐全、统计制度完善、风险可控。


6、加强与绿色经济实体合作

绿色票据是绿色金融体系内金融工具的一种,绿色票据的发展离不开绿色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绿色实体经济既可以向绿色基金融到权益性资本,也可以发行绿色债券融得长期债务性资金,还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绿色信贷资金。绿色票据的定位不应与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冲突,可以设法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票据需发挥票据固有的支付属性和短期限的低价融资属性,帮助绿色企业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需求和支付需求,切实解决绿色实体经济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绿色票据承兑和贴现,央行要发展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更好服务绿色经济。


7、建立绿色票据评级评估机制

绿色经济通常在技术层面上较为复杂,金融机构难以全面了解所需专业知识,难以对绿色项目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需要专业的技术评估支持。建议加快推进规范高效的第三方评估及评级机制建设,借鉴国外经验,培育一批专业独立的绿色经济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做出绿色评估与认证,探索建立有效的绿色评级评估体系,为商业银行的投资与决策提供专业意见,促进绿色票据业务健康发展。


8、加强对绿色票据风险的研究

绿色票据与传统票据业务相比,在风险防控领域存在一些差异。一是需要防范票据业务自身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强化对绿色项目担保及评估的管理;二,是要强化绿色票据对绿色经济发展支持,尤其是要注意以绿色票据为名但未行绿色经济发展之实的风险包括道德风险等;三是需要加强对绿色票据贴现资金用途监管,加强对贴现资金跟踪与检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四是需要加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风险监控,确保相关机构评估准确、评级可靠。五是要逐步建立绿色票据整体风险防控体系。


相关推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34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
| 2022-01-29 17:20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1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全国有32万户...
| 2022-01-28 17:20
近期,“内卷”可谓彻底的火了一把,大有提前锁定2021年年度10大关键词之首的势头。&ldquo...
| 2021-07-08 11:03
来源:小颖言税微信公众号什么是差额征税?差额征税如何开票?今天,带大家梳理差额征税有关概念,如果你也有这些疑惑,快来收藏...
| 2020-08-11 17:27
内部控制的权威人士Adrian Cadbury爵士曾经说过“公司的败绩都是由内部控制失败引起的”...
| 2020-08-11 17:14